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

一山還有一山高

每個人的人生都有過巔峰,但是時常不知道自己在那,有道是「不識盧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」。等到明白是怎麼回事,卻是「曾經滄海難為水,除卻巫山不是雲」,就只能看著一切經過了。

阿甘的媽媽說:「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個會是什麼口味。」所以你嘗到最好時,你也不知道後面還有沒有更好的,等到再沒有下一個了,才終於承認最好的早就嘗過。

但人有智慧,會想辦法要留住最好的,我是說如果,你發現「這就是最好的」時。這種發現有時會是錯覺,覺得好的也可能是不怎麼樣的。但很有把握的人,會用各種方式去延長和保留。比方,你可以下定決心不再嘗下一個巧克力,然後那個最好的味道可以一直留在口裡,不被其他的味道蓋過。

但人生不只是一盒巧克力,還充滿各種誘惑。有時,一不經意地就被什麼吸引,等到發現時,已經抽身不及。冒了很大的險放掉過去有的,可能會得到更美好的結果,也可能就只是一場空。沒辦法,每種選擇都有機會成本,也不知道選擇後靠近自己的會是什麼樣的可能。

但吊詭的是,愈是有經歷的人,愈不會相信自己值得遇到那個好結果。因為看過太多不美滿,我們會心虛、會膽怯、會焦慮,我們不會相信自己有機會碰到例外的那個美好結局。只有無知的人,才能不加思索地就投入信心,反正本來就沒有什麼,損失的不會太嚴重,況且,大家都說年輕復元能力好嘛。所以才說,年輕有的是犯錯的本錢,老了還錯,不只得不到同情,還會被狠狠嘲笑一番。

我自己的年紀也愈來愈大,一路以來小心翼翼地避免犯錯,少了很多經歷,好像反而很吃虧。不去想就沒事,一回想起來,似乎也不知道那樣做的意義在哪裡。可能我的膽子是天生很小,要愈練愈大?

不過即使老了很多,我唯一沒變的,是從來沒辦法預設自己的極限在哪。每件還沒開始的事,我總是下意識地等在那裡看自己要變成什麼,看看那些事會有什麼結果。可能會一面翻開來一面躲到遠一點的地方看一下,但對於未知的好奇總會讓我願意冒險看一下結果。

是啊,我後來才發現,自己很有好奇心。畢竟我會不知道的事不是那麼多,能引發我的好奇心,也代表有相當興趣,為此付出代價是應該的。事情就是這樣,認了就是。

但我現在在哪裡呢?其實我還是不知道。也許有更高的地方要去,也許沒有了,有過的我還是先放心裡。我不太容易、但總會受誘惑,還是會想知道接下來會有什麼,一山還有一山高嘛,錯過了,豈不可惜。

我就是這麼想著往下走的。

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

別人的故事

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長得像很理智的人,常常有人喜歡跑來找我分擔他們的心事,唔,或者說,分享他們的心情。印象中,從讀國小高年級和國中起,就聽了一大堆同學的祕密,到現在長了這麼多歲,還是常常聽到其他成人的心情。

比起青澀的少年少女(對,我向來男女通吃),成人的世界,真是五光十色、光怪陸離,情節和糾葛都複雜得多。可是很奇怪耶,故事聽久了會發現,很多人都有類似的背景或經歷。命運還真是愛耍老梗,什麼鋪陳都懶得做,常常就是那麼無獨有偶,哈哈。

可惜的是,我天性懶散,沒能述說這些故事;文筆也不夠好,否則早就變成一大名家。張愛玲說:「成名要趁早。」我現在反正是趕不及啦,早早斷了這種妄想也好。

有的時候,我會想,和同齡的人相比,我一向顯得比較冷靜自持,是不是因為聽了太多別人的故事。對未來的期待、對自己的判斷會不那麼張狂,甚至還顯得更退縮,其實是我個性裡很明顯的特點。我總是能夠輕易找到更好或更糟的,雖然那只是別人的經驗,但敏銳的感受能讓人身歷其境啊。

年紀比較大了以後,現在不喜歡聽故事。除了耐性愈來愈差,也因為很難再聽到值得一聽的新鮮故事了。最最令我困擾的是,從小聽到大,每個人故事講完後,總是很愛問他們該怎麼辦。該怎麼辦?我怎麼替你們決定要怎麼辦呢?我該替別人做出決定嗎?我的決定你做得到嗎?哎哎,我何德何能呀!

我其實是試著回答過這種問題的。但一來我天生沒有諄諄重述的使命感,二來我一回答就條理分明得令對方接不下話,三來也知道說故事的人只是想要有一個出口發洩情緒,不是真的需要解決什麼問題。我的「傾聽」在此變成一種沒有意義的行為。那我聽那麼多廢話幹嘛?我還有很多書要看,很多腦內的對話在進行,很多更沒有意義但會令我更快樂的事要做,我不想聽人家說故事嘛。

但話說回來,和其他人相比,我很不知道如何說自己的故事。如果說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求得解決,我早就知道自己的問題只有自己能解決。如果只是為了說說而已,好像有沒有人聽都不是那麼重要。再來,從自己的不耐煩,我也清楚地體認到,沒有人會真的那麼關心另一個人的故事;擱在心裡我是自珍自愛,拿出來一說反而被看得輕薄。想想,也沒什麼好說的。

故事還是每天在上演。希望每個故事都有令人滿意的結局,雖然這不是那麼容易的事,就當作是我給說故事的人一個祝福吧。

2009年3月27日 星期五

結婚週年紀念日

兩個人在一起,最重要的紀念日有哪些?彼此的生日、相識日、定情日,乃至第一次接吻,第一次同床……最後終於來到訂婚和結婚。以上排序乃20世紀版,如果有人同床排在結婚後,請接受小女子一鞠躬禮。

就算是再不解風情的男人,千萬也至少要記得對方的生日和結婚紀念日啊,起碼總該知道知道自己的「自由安葬日」,呃,不,是「法定愛情起始日」是哪天吧!連這也忘記就太沒良心囉~

結婚紀念日的週年稱謂,隨著「年資」而有材質的不同,中文譯名有點混亂(沒錯,洋人才會想到這些事兒),但大致如下:

一週年:紙婚
二週年:棉婚(或稱布婚)
三週年:皮婚
四週年:絹婚
五週年:木婚
六週年:鐵婚
七週年:羊毛婚
八週年:青銅婚
九週年:陶器婚
十週年:錫婚
十一週年:鋼婚
十二週年:麻婚
十三週年:花邊婚
十四週年:象牙婚
十五週年:水晶婚
二十週年:磁器婚
二五週年:銀婚
三十週年:珍珠婚
三五週年:翡翠婚
四十週年:紅寶石
四五週年:藍寶石婚
五十週年:金婚
五五週年:綠寶石婚
六十週年:鑽石婚
七十週年:白金婚

有些材質真是令人不易聯想啊,比方青銅婚(八週年)為何在鐵婚(六週年)之後呢?感覺青銅器時代比較落後耶(喂,不要和歷史演進混為一談)。有個還算浪漫(還是浪費?)的說法可以參考一下:該週年彼此可以那項材質做的禮物送給對方,這樣看起來倒還真有紀念性,可是結婚三十年才有珍珠、六十年才有鑽石?別鬧了,那青春未免太不值錢了,不是太慘了嗎……

你有什麼好的解釋?可以在這裡迴響給我喔~

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

我看伊能靜

婚姻在現今成為一個奇妙的存在,不論它已被認為多麼式微,卻仍具有法律與道德的強力約束。每段婚姻都如一雙鞋,美觀與否大家看得到,但合不合腳,舒不舒心,能不能長久走下去,都只有穿著的人自己知道。

即使不太看新聞,但對伊能靜與庾澄慶、黃維德的三角戲進度完全有掌握到,只是實在不知該如何置評。黃維德翻臉不認帳當然是最等而下之,但要那種層次的人有更高明的回應,我想很難;何況這幾乎是每個站在他那個位置的男人第一首選的決定。社會觀感多半都偏向同情哈林,覺得他是個好兒子、好爸爸,對伊更是一往情深,應該也是個好老公。可吊詭的是,就算大家都是好人,也不是一段關係能良好維持的保證,尤其是像婚姻,以愛情為始,以人生終點為止,這麼密合的關聯,有多少對夫妻能做到異體同心數十年。

男人我不懂。唯一能揣摩的,是和我身份相同的伊的心情。同樣是雙魚座的已婚女子,我了解她的渴愛和寂寞,也能了解婚事被人交相讚譽,但實際上可能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難受。我也知道,對很多人來說,婚姻平淡安穩這種事很自然,熱情可以在日常中磨滅,不再欲求不再發亮,但對某些人來說,卻如維持生命的血液,與生俱來,不可或缺。只是愛的當下沒看清楚,豁出去愛的是個沒什麼擔當的男人。做為知名藝人,處理有名無實的婚姻時間太晚,最後招來一片罵聲,也只能獨自承受。

這個社會,對女人的苛求還是強過男人,不論是否已婚。面對愛情,不顧一切的也總是女人多過男人。男人很奇特,總可毫不顧忌地曾經擁有,而後理智地步入正軌。女人沒有睜亮眼睛就瞎愛的,難免有苦頭要吃。只是都已陷入愛裡,哪有再拿來度量的,求真了,就再沒有後顧的餘地。

都說,女人一翻臉比男人更狠。承前所述,女人愛過就是一道深深的傷,沒有人會回味自己的傷;而男人總記得自己的好,於是自以為值得保留。每個男人都有好幾段愛的記憶,陶醉得很。說破了,萬一多年後重逢,許多男人大概還想再來上一段重溫舊夢之類的;女人真想再度結合的話,前提也是期待找個熟悉的對象談心,覺得被懂了,才會動情吧。

有云:當愛無所愛,只能愛其所有;如此理所當然,卻註定是某些在愛裡輪迴的靈魂萬刧不復的黑洞,沒有出口。

希望不要活到那條路去,太累。

2009年3月24日 星期二

等待

盤踞在時間上
等待
以一輪幽微婉轉的心情
以一方勇往直前的率性
以一段天然純真的年華
以一曲過盡千帆的執著

我們終於了卻

互不相欠
來生不見